本益比
本益比(Price-to-Earning Ratio 簡稱PE)
定義
計算方式
本益比的計算方式很簡單,就是”股價市價”除以”實際價格”,也就是投資股票的成本和企業每年收益的比例。
股價指的是每一「股」的價格、通常計算本益比的時候我們以”前一天的收盤價”來計算。而所謂的實際價格指的就是EPS 。
本益比 = 股價 / (EPS(每股盈餘)) = 收盤價 / 每股稅後純益
本益比的計算可以簡單記為要花多少年才能回本。
假設若台積電本益比為11.4,股價138 EPS 12.1,可以簡單想像成投資台積電每股成本為138元, 一年賺12.1元,所以需要11.4年才能回本,而11.4指的就是本益比。
運用
本益比與EPS可以用來簡單比較不同股票的優劣
-
兩家公司股價相同 → EPS越高越好 投資人使用相同的投資成本(股價),公司越會賺錢越好
-
兩家公司EPS若相同 → 股價越低越好 兩家公司一樣會賺錢,投資人的投資成本(股價)越低越好
-
兩家公司股價和EPS都不同 → 本益比越低越好 「兩家公司賺錢能力、投資人的投資成本皆不同,那麼實際價格與市場交易價格越接近,代表我們購入的股票越便宜」
小結
以台股而言本益比在10至20之間都屬於合理範圍,本益比高於20以上者較無長期持有的價值,本益比在10以下則屬於高價值投資標的。
然而「以投資而言本益比絕非越低越好」,台灣的股票市場交易越來越透明,隨著科技的進步,資訊流通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投資人可以從各種管道獲取公司相關訊息。而投資人在消化了許多公司相關資訊後,所得到的結果會反應在股價之上。 也就表示本益比高同時也代表了多數的投資人看好這檔股票,願意付出較高的金額購買;反之本益比越低則代表多數投資人不願意投資這檔股票。所以本益比低的股票相對的隱含的投資風險高。
分析股票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不能使用單一數值來判斷股票的好壞,而是要多方比較企業相同產業、或是企業本身過去資料來做對比。 所以在日盛的任一個看盤軟體都可以查詢到公司本身的本益比與每股盈餘(EPS),以及同業的平均本益比,讓投資人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公司本身的狀態與同業之間的比較。